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基本信息» 4学术委员会制度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报告
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03-11

2015年,学校以创新驱动发展为引领,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为契机,围绕能源电力和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领域,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国际合作与交流以及学术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一、学科建设

学校“十三五”规划编制稳步推进。通过组织全校23个一级学科到国内40多所重点高校走访、调研,形成了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20多份学科调研报告,为学校和学院“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奠定了基础。在“十三五”学科调研、“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完成情况分析、与对标学校对比分析、保定校区专题规划和6个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学校“十三五”发展总体规划目前已形成第七稿,先后在北京、保定两地召开了六轮研讨会,广泛征求了两校区、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师及离退休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

深入学习、研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分析我校学科发展现状,从国内与国际两个维度对比、研究我校学科发展态势。按照学校统一部署,提前谋划,充分准备,为未来“双一流”建设的组织申报奠定基础。

开发华北电力大学学科分析系统,完成《华北电力大学ESI学科分析(2015)》、《电、动学科高水平期刊投稿指南》等3份研究报告,为提升我校科研论文国际竞争力、服务学校战略决策和院系、职能部门日常管理提供帮助和参考。目前,在ESI工程学领域,按被引频次和发文量统计,我校分别排名世界311位和217位,比2014年同期分别上升了119位和234位。

李庚银(电气工程学科)和杨勇平(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被聘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首次实现我校电、动两大优势学科同时受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二、创新人才培养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制定《学校2015年本科教学工程建设方案》,报教育部备案建设的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8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4个专业入选“北京高等学校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省部级教育教学改革立项17项。“电力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科诺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北京高等学校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完成并向教育部上报了“华北电力大学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工作方案”,细化学位授权点抽评要素;完善研究生招生机制,探索推免生招生的新机制,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组织研讨博硕士学位基本要求,为全面修订和实施培养方案打下基础;进一步建设产学研及国内外联合培养基地项目,顺利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和奖助体系。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2015届博士研究生发表被SCI/SSCI检索论文的人数占总毕业人数的比例过半,人均发表SCI/SSCI检索或一级学报等高水平论文2篇,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20余项,取得各类知识产权400余项。近十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公开发表论文累计达10000余篇。毕业研究生获第二届“工程硕士实习实践优秀成果获得者”荣誉称号,我校连续两届获此殊荣。

教育教学质量成效显著,创新成果进一步攀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创新竞赛获得国际、国家级奖368项、省部级奖384项。学生共获专利授权97项,发表论文201篇,制作软件或实物作品 204件。特别是2015年5月,在欧洲最大的国际商业模拟竞赛“尖峰时刻”全球总决赛中,我校获得全国特等奖、综合总成绩亚洲第二、商业模拟全球第一的好成绩;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我校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2项;201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我校共获得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0项,创历史最佳成绩;我校学生在“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荣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13项,至此我校已连续八年在该项赛事中荣获全国一等奖;在2015年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赛中获得1项国际特等奖提名奖,进入全球前22名,这是我校学生参加美国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来获得的最高奖项,取得历史突破。

推进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1门课程获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9月在教育部爱课程网“中国大学MOOC”平台正式上线我校第一门慕课。在第二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中,我校获国家级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优秀奖1名,北京市级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教材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主编正式出版教材23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出版社级规划教材16部。深入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了国家、省市、学校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承担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60项;创新俱乐部蓬勃开展为学生拓宽创新实践通道。进一步提升精细化教学管理水平,强化本科生学籍预警与学业辅导。继续推进教学管理信息化,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构建三级教学名师体系,1名教师获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6名教师获华北电力大学教学名师奖;102名教师获教学优秀奖,其中特等奖10名。

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环境。举办120余期“前沿&创新”论坛,在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五年荣获优秀组织奖,共产生11个一等奖、63个二等奖;在第二届全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决赛中,在创意设计类比赛中获全国团体总分第1名,斩获仅有的6个一等奖中的2个,还获得三等奖17项、最佳答辩奖1项、优胜奖14项。同时立足研究生特色与学术成长需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加深对国情民情的认识和思考,在2015年国务院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办第二届大学生假期扶贫调研活动等赛事中,获得全国特等奖、一等奖等奖项,展示了华电研究生“敢想、敢做、敢为天下先”的责任和情怀。

2015年(截至8月31日)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1852人,硕士生6828人,博士生1110人;授予学士学位5162人,授予硕士学位3271人,授予博士学位147人。2015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7.60%,考研率为24.34%,海外深造率为5.73%;研究生就业率为98.31%。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2015年,我校各类科研合同经费达到5.85亿元,创历史新高。各类纵向科技项目获得立项项目278项,2名教授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立项资助。学校牵头的一项武器装备探索项目获得批复立项,这是我校首次获批总装备部重大项目,填补了我校在该领域的空白, 是我校军工项目的一次重大突破。

积极推进22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规范运行和管理,力争新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立项,新增“新型太阳电池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创新引智基地”1个,我校“111引智基地”达到5个,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科技人才队伍和平台建设成效显著。高层次人才不断涌现。新增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增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名,新增“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1名,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名;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验收获得专家高度评价,7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以优秀成绩通过结题验收。

科技成果产出稳步提升。我校共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40项。其中,获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重庆市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一等奖7项。我校学术论文在全球顶尖级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发表在全国高校排名稳步上升。我校作为第一作者单位在Nature和Science发表Letter论文3篇,这3篇论文还入选2014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学术论文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内学术论文。2014年度我校作为第一署名单位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数为2368篇,其中SCI 649篇,排名第78位(2013年为472篇,88位);EI 1124篇,排名第37位(2013年为922篇,43位);CPCI-S 595篇,排名第8位(2013年为535篇,12位)。2015年,共申请专利1021项,其中发明专利526项;获得专利授权544项,其中发明专利276项。

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并取得初步成效。研究制定了《华北电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实现专利技术转让、许可17项,实现收益267.5万元;完成6项专利技术评估作价入股的相关手续,评估价值429.49万元,已按相关规定报教育部备案,并完成三家学科性公司的注资手续。

四、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引智工作快速发展。引智工作的重点放在能源电力传统重点学科和新能源学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同时加强文理和外语等基础学科的引智培育。2015年新增一个“111计划”引智基地,4个国家重点引智项目“海外名师”、3个“学校特色”项目、51个学校重点项目。学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聘请了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271位知名专家教授到学校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

国际合作平台建设上新台阶。2015年学校与美国、德国、意大利、捷克、波兰等多国高校新增7项合作协议。参与发起的“欧盟-中国研究及创新伙伴计划”在我校举行了启动仪式。由我校同德国黑森州中国促进中心共同发起的中欧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揭牌。由我校倡议的中蒙可再生能源创新中心,经我校与蒙古科技大学商定将于2016年挂牌。

教师出国进修交流日趋活跃。2015年共有36名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公派资格,其中包括24名青年骨干教师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资助,12人获国家公派全额项目资助。2015年我校派出90个短期因公学术出国团组,总计188人次,我校教师出国进行学术交流日趋活跃。完成了20名中层干部赴外访学计划,这是我校第一次中层干部大规模境外访学,必将推动我校国际化的发展。

学生出国交流日益增多。2015年本科生出国(境)交流人数为612人次。组织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进行2015年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公派留学工作,22名本科生、27名研究生被录取为国家公派留学人员,7人被录为上合大学联合培养,共计56名学生获得国家公派留学资助,高质量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公派留学工作任务。2015年共有24名学生赴台参加学习交流,同时启动了第一届“华北电力大学绿色能源学堂”,总计招收了来自台湾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台湾清华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南大学等5所学校的27名同学,是我校首次利用优势科学大规模招收台湾学生来华电参加暑期夏令营活动。

外事管理和服务进一步规范。2015年出台了《学生持因私护照赴境外学术交流管理办法》、《华北电力大学外国专家经费管理办法》、《华北电力大学外宾接待经费管理办法》,使外事接待、学生出国交流和引智管理更加规范。同时完成“外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招标工作,该系统将提升外事管理和服务效率,从而提高我校国际化的档次和水平。

2015年学校留学生在校生人数为590人,其中本科生150人,硕士生111人,博士生45人,进修生(语言和专业)284人,本硕博学历生数量持续增长,生源质量不断提高。

五、学术制度建设

《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正式公布实施。学校2014年第12次校长办公会原则通过了章程审议稿。2015年3月14日,章程审议稿提交第六届第三次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并正式通过。2015年3月31日,《华北电力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正式公布实施。新章程的实施标志着学术委员会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术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目前,学术委员会秘书处正积极筹备校院两级学术委员会的改组换届工作。

2016年,学校将进一步深化综合改革,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为契机,努力构建学科高峰,打造科研高地,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


信息公开文件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