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基本信息» 5学校发展规划» 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工作计划
华北电力大学2017年工作计划
发布时间:2017-03-01

(一)抢抓机遇、励精图治,确保在若干重要领域取得突破

1.“双一流”建设取得突破。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精心筹划和科学编制“双一流”总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建设方案,确保我校顺利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全力做好第四轮学科评估后续工作,确保电、动两大优势学科取得较好评估成绩;开展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的组织申报,确保博士点申报有所突破。

2.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取得新的突破。系统梳理人才培养的历史成绩,全面总结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加强谋划、认真设计、精心凝练优秀教学改革成果,高质量完成国家教学成果奖前期准备工作,在确保获得北京市、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实现国家教学成果奖的突破。

3.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取得突破。明确人才引进责任主体,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针对一批学科急需人才、海内外杰出人才及重点培育的优秀人才,做好定点培育、重点服务和全面支持;确保年度引进或培育**、杰青等高层次人才2-3名,青年**、**学者、优青等高水平青年人才3-5

4.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和国家级科技成果获奖取得新的突破。启动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和标志性科研成果培育计划,提升“千万级”以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承接能力和攻关能力。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专项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科基金突破100项;高质量、高标准做好国家级科技奖励组织申报工作,确保获得2项以上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

5.对外合作交流取得突破。积极稳妥推进张家口科教园区建设项目,成立领导小组与工作团队,完成前期各项规划与准备工作。加大力度推进大学的国际化,实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海外新建孔子学院设立的突破;留学生学历生招生规模突破300人;获批建立国际联合实验室或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

6.办学资金筹措能力取得突破。积极落实各项收入组织管理工作,实现年度事业收入突破20亿,全面夯实财务对学校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能力;规范经营性资产管理,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实现学校参股科技企业成功上市1-2家。

(二)深化改革、革弊图新,力争在机制体制创新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7.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明确新形势下学校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定位。修订本科专业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大力推动本科生优质课程、研究生百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卓越工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组建“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校企联盟”;推进本科大类招生,完善推免研究生招生机制;加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内涵发展,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与模式改革。加大力度推动形成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案、思政教育、创新创业、科教协同、校企联合、国际化等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改革联动机制,提倡在一些院系先行先试,分步实施,全面推进。

8.深化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与“双一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劳动人事制度体系,处理好引进与培育、发展与评价、激励与约束、考核与分配的关系,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投身学校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高层次人才聘期管理、服务、考核体系;深入实施校内人才计划,重点培育一批业务精湛、富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发展潜力的**人才。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考核办法,拓宽教师发展通道,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强化约束作用;推行职员制改革,建立职务职级相结合的职员晋升发展通道;逐步完善校内收入分配办法和多元化用人用工模式;稳妥、有序的推进保险改革各项工作;探索管理重心下移,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考核标准制定、收入分配等方面赋予院系更大的自主权,激发院系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9.深化科研组织及资源配置机制改革。围绕国家需求、优势领域和新的学科增长点,研究制定跨学院、跨学科和跨校区的创新团队组织和管理体制机制,继续实施实体化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以重大科研任务和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模式;加强科研基地规范化管理和开放运行,建立科研基地绩效考核制度;制定科技成果和科研工作绩效评价改革方案;大力推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应用,成立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推进成果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改革。

10.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机制,把好选人用人关,大力培养、大胆使用忠诚干净担当、谋改革促发展实绩突出的干部;加强处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干部培训、地方交流、企业交流等多途径培养培训体系,完成中层干部换届调整工作。推进干部绩效管理改革,建立干部分类考核机制,强化考核结果运用,推进干部问责机制,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和管理效能;加大院系考核力度,建立院系考核指标体系与考核标准;加强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并严格执行干部分类管理、任期管理、目标管理、交流轮岗、学术回归等一系列干部制度。

11.深化大学治理结构与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全面贯彻落实《华北电力大学章程》,构建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入推进两地实质性一体化办学,推动校部与校区的协同机制及各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推进机构改革,优化部门与机构设置,建设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与管理效能的、精简高效的管理体系。推进教授治学,完成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换届工作,建立学校科协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若干专项工作委员会或领导小组,形成长效工作统筹与协调机制。推进院系治理体系改革,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激发院系办学活力;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教代会和统战工作;健全社会参与机制,拓展大学理事会、基金会、校友会参与学校治理的渠道和方式。

(三)优化资源、提高效益,加强资源保障服务体系建设

12.提高资金筹措与管理水平。全校上下牢固树立办学效益意识,加强各种资金的筹措力度,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积极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大基础经费争取力度;提高科研经费、成果转化和培训收入,全面提高办学资金筹措能力;拓宽基金渠道,扩大基金流量,切实加强大学基金的募捐和管理;全面加强对中央高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中央高校捐赠配比专项及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外专经费等专项经费的统筹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3.加快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大校园信息化工作力度,构建信息化建设统一管理体制,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信息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整体布局北京校部和保定校区高度一体化的智慧校园,推动两校区一体化业务应用群和统一数据中心建设,完成新办公平台等重要应用系统建设项目;持续开展信息系统(网站)的等级保护工作,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14.加强学校运行保障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构建权责清晰的后勤管理体系。加强资产管理,规范招标工作,完善国有资产运行机制,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完成15号学生宿舍和年度中央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工程,确保主楼A、G座交付使用,推动保定二校区学二十舍建设工作;加强节约型校园建设,努力打造三维立体的校园绿化景观;确保校园食品质量与安全,为师生提供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的后勤服务。加强图书、医疗与档案工作,全面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深入推进附中附小共建项目,积极筹备附属幼儿园开园工作;完善“大安全”一体化工作机制,全力构建高水平、智能化、集成化的“平安校园”保障体系。

(四)从严治党、弘扬正气,营造“双一流”建设的良好氛围

15.全面从严治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党的领导,切实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构建“从严治党、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的纪律责任体系。迎接教育部巡视检查,推进校内巡查机制化;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强化院系党的领导,探索研究生党支部与教师党支部共建新模式;迎接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基本标准检查验收。建立责任传导机制,健全党内监督体系,强化责任追究;加强专兼职纪检队伍和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建设,完善审计制度,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

16.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全面打造优良教风、学风、校风。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到教书育人全过程,推进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学名师引领作用,引导教师教书育人;加强学风建设,推动学生潜心向学。加大学术论坛和学术交流力度,营造学术氛围,精心筹备、着力办好中国工程院第4届能源论坛、第10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活动。探索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点的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和学生工作体系,推进数字化平台和“一站式”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建设,打造综合性网络思政教育阵地;加强群众性体育工作和艺术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7.弘扬华电精神,加强文化自信,推进大学文化建设。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马克思主义,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干部职工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抓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推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提升宣传工作水平。提升高等教育研究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能力,提升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与办刊水平;着力打造华电特有的精神文化体系,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积极营造充满正能量、热情饱满、奋发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大力推进优秀大学文化建设。


信息公开文件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