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质量信息» 31毕业生就业相关»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发布时间:2014-10-17

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华北电力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是教育部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七家特大型电力企业集团组成的校理事会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适应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全面构建“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

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秉承“办一所负责任的大学”理念,积极总结经验、凝练特色,不断促进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协调发展。学校荣获首批“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就业中心”、首批“河北省高校就业示范中心”称号,被教育部评为“2010—2011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屡次获得“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北省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学校人才培养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毕业生因“作风扎实,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赞誉。学校入选“2012年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十所高校”。
 

第二部分  政策措施

一、健全高效的就业工作体系
学校就业工作实施 “一把手”工程,成立了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就业工作校领导为副组长,负责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职能部门负责人、各院系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院系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为组长,负责教学、学生工作院系领导为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毕业班辅导员以及班主任为成员的院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相互配合,就毕业生工作进行协商,全力做好就业工作。
二、特色鲜明的就业指导体系 

学校组建了由专业就业指导教师、各院系就业工作负责教师、校内外兼职教师组成的就业指导导师团,开设了贯穿大学生涯的全程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学校通过“就业彩虹工作坊”、“就业指导服务月”、“职业导航月”等系列活动,在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累计举行就业指导活动100余场,实现了毕业生就业指导全覆盖。
学校分别与华北电网有限公司、施耐德电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风电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成立了英才俱乐部,邀请了一批曾长期工作在企业一线,有丰富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企业人力资源专家担任我校职业生涯发展兼职教授,帮助在校学生建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为学生提供择业就业的相关资源;学校与用人单位合作建立数百个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基地,搭建贴近实际的就业实践平台,持续开展就业见习、联合培养、暑期职业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充分了解行业企业,找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更有针对性的做好就业准备。以“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工作站”的形式,通过搭建高水平的科研和工程实践平台,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优势互补,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013年,学校《大学生生涯规划与择业》课程被评为“北京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被评为“河北省普通高校职业指导示范课程”,学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升项目》获北京市教委批准立项。
三、全面细致的就业服务体系 

学校通过设立专项经费,不断加强软件、硬件设施建设,为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完善信息化招聘平台的建设,重视就业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建成包含8000余家用人单位的就业信息库,搭建信息发送平台,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将就业信息发送给学生,使学生能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学校建成就业信息查询室,方便学生查阅本专业毕业生签约单位情况,为学生求职决策做参考;引进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和创业模拟实训系统,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通过就业信息网发布企业信息,使学生明确企业需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坚持为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的招聘服务,全面提升就业服务的水平。凭借出色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学校入选2012年“中国百强企业最爱的十所高校”。
四、开放包容的就业市场体系 

学校在保持与两大电网、七大电源、中广核、中核、中能建、中电建、地方能源集团等大中型企业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与苏州市人民政府,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国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五家国有银行,中国浪潮集团、中国中天科技集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实习实践、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构建了“大市场—大基地—大就业”的毕业生就业市场模式;细化市场分类,形成“分行业、分专业、分区域、分季节、分集团”的“五分法”校园招聘模式。加强引导,积极参加各种国家就业专项计划,组织实施 “村官计划”、“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就业项目。2013年学校共吸引1983家用人单位到校招聘。
五、体贴入微的就业帮扶体系 

学校以就业帮扶“四全”为目标,努力做到就业需求全掌握、就业进展全了解、就业帮扶全方位、就业政策全落实。实施“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计划”,对有意向就业的困难学生提供帮助。对学业困难毕业生开展深度辅导;建立“华北电力大学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资金”,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提供经济援助;关心重视其它有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工作,积极为困难学生拓宽就业渠道。
六、注重实效的创业指导体系
 
学校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与服务,为创业团队提供场地、设备等基础保障和全程化的创业指导。学校累计投入200万元用于硬件设施建设,建成创业指导与服务专用场地1000余平米。2013年,学校获得500万元创业基金扶持,用于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创业团队累计获得专利10余项,目前有24个学生创业团队的项目正在进行孵化,有7个创业项目成功注册成立公司。创业团队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为本校学生提供就业实习岗位100余个,以创业带动就业初见成效。
 

第三部分下一步工作思路

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反映,是社会检验、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做好下一阶段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需要立足国家、社会、行业发展和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切实提升就业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继续围绕社会需求,加强学科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教育管理,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继续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为学生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三、继续推进电力人才招聘基地建设,推进校企联合培养,进一步加大就业市场开拓力度。
四、继续提升京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推进电力人才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五、继续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完善创业资助体系,加强创业指导理论研究,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工作实效。
第四部分 对招生、教育教学的反馈 

学校重视就业质量对招生、人才培养的反馈,每年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用人单位、联系校友等方式征求用人单位、校友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并反馈给相关部门,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学校招生、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协调发展。
一、持续完善学科体系建设,优化专业设置
 
不断优化学科体系和专业结构,完善“以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特色办学体系。在招生规模、培养模式、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与毕业生就业状况紧密挂钩,对部分专业隔年招生,优化调整专业培养方案;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设新的专业。
二、持续推进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紧缺人才
 
针对已经与学校开展“订单式培养”、“3+1”合作的单位,继续稳定关系,加大合作力度与合作范围;积极走访各用人单位,发展新的合作对象,将校企联合培养工程规范化、常态化;根据实际情况与部分重点单位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双方在校园招聘、就业见习、联合培养、设立奖学金、职业指导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
三、持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优秀毕业生
 
以“大电力”学科专业体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为基础,依托“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工程创新型、工程实践型人才;探索“大电力”优势学科人才培养行业标准,通过“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国内外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有针对性地培养高层次、创新型的研发、设计型工程技术和管理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工程科学家的后备力量。

 


信息公开文件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