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质量信息» 31毕业生就业相关»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和指导服务
发布时间:2015-09-10

一、工作体系健全高效、联动协调

学校坚持实施就创业“一把手”工程,建立学生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相关职能部门联动机制,以及教研室教师和学生工作教师全员参与的毕业生就业协调机制。学校就业主管部门与各相关职能部门、各院系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在原有工作基础上不断整合校内资源,完善政策措施,逐步形成自上而下、联动协调的一体化就创业工作机制。

二、指导体系特色鲜明、注重实效

学校持续开设“就业彩虹工作坊”,举办“就业指导服务月”、“职业导航月”等系列活动、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就创业能力训练营”通过就业导师“一对一”辅导和集体指导的方式,深入开展精细化、个性化就业指导。针对各年级特点,开设《大学生涯规划与择业指导》、《研究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政策》、《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大学生就业指导》等就创业指导课程。

学校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了包括友好合作单位、中关村软件行业协会企业群、“中国电谷”等校企合作实习实践、创新创业平台。建立120余个职业体验基地和近70家研究生企业工作站,并成立32个企业英才俱乐部,通过持续开展就业见习、联合培养、职业体验、研究生工作站等系列活动,深化体验式就业指导。

三、服务体系全面细致、科学创新

学校充分利用就创业专项建设经费,不断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化招聘平台的建设,建成远程面试平台;引进职业生涯测评系统和创业模拟实训系统,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及时获取就业信息;积极推动企业英才俱乐部建设,为学生提供择业就业的相关资源,切实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坚持为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的招聘服务,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就业服务;充分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依托微信、手机客户端、公共主页和短信发布系统等网络载体,立足信息化,并推出就业指导手册,搭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综合平台,进一步加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互动。

成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与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充分依托行业背景、充分结合学科优势、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大学生创就业实训项目、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课程室,组建就创业导师团,为大学生职业素质拓展、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业项目实践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创业指导与服务。

四、帮扶体系体贴入微、突出重点

学校继续完善就创业帮扶工作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女大学生、残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帮扶力度。对少数民族毕业生进行重点关注和特殊帮扶,积极帮助其联系就业单位、投递简历;积极为女大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并进行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对残疾毕业生进行心理辅导,并在应聘过程中进行人性化帮助;对学业困难毕业生开展深度辅导,制定《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计划》;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求职补贴,积极取得华民慈善基金会支持,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就业帮扶。切实落实就业需求全掌握、就业进展全了解、就业帮扶全方位、就业政策全落实的“就业帮扶四全面”原则。

五、市场体系开放包容、一体多元

学校确立了“立足电力、面向全国、着眼世界”的指导思想,不断打造开放包容、一体多元的就创业市场体系。继续保持与两大电网、五大电源、中广核、中核、地方能源集团等大中型企业的良好合作关系,同时与多家单位继续完善 “订单式培养”、“3+1”联合培养机制,使这些单位成为学校的稳固就业基地。

进一步开拓涉电专业行业外就业市场,进一步开拓非电专业的就业市场,与中关村科技园、智联招聘网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单位开展合作,引入大批IT企业、机械制造企业、通信电子企业、能源化工企业、贸易金融企业进校招聘,并建立了长期人才输送机制。

推进单位招聘新模式,增加就业市场新维度,根据企业特点举办多类型的招聘会,形成“分行业、分专业、分区域、分季节、分集团”的“五分法”校园招聘新模式,有效促进招聘工作精细化,提高招聘成功率。

加强价值引导,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学校通过政策宣讲、树立典型、表彰先进等方式营造良好氛围;通过组织实施“特岗教师计划”、“村官计划”、“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应征入伍”等,引导更多学生在服务西部、基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六、工作格局日益完善、成效显著

学校鼓励并大力支持学生创新创业,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工作格局,努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目标。举办大量创业讲座、竞赛,营造校园创业氛围,激发学生创业意识;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实验班为平台对全校范围内挖掘、征集到的项目进行专门孵化,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利用学校科技园在北京、保定、苏州的三个基地,对接成功孵化的创业公司,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学校依托微信、手机APP、主页和短信发布系统等网络载体,立足信息化,创新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的新模式。实现了立体推送,就业资讯及时高效;在线互动,指导信息多维共享;网上线下协同,服务信息全面覆盖三大目标。

学校创新创业工作不断取得较大进展,荣获“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人才培养贡献奖”等荣誉,并获“北京地区高校示范性创业中心建设高校”和“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学校创行团队代表中国参加“创行世界杯”,获世界冠军;在欧洲最大的国际商业模拟竞赛“PEAKTIME”的全球总决赛中,我校学校团队获得全国第一的好成绩。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创新创业竞赛和创业实践中不断取得突破,累计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4个、二等奖66个;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建成创新创业专用场地3000余平米,累计获得近1000万创业扶持资金;创业孵化基地不断促成创业项目孵化落地,有18个创业团队成功成立公司,累计年收益达1000万元,为社会提供500余就业岗位,稳步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


信息公开文件检索: